【記者郭志榮】對於民宿的發展而言,絕非外資進入的土地買賣,而是兼顧永續發展的社區營造。一旦民宿成為淪為鄉村賓館,美麗的鄉野過度開發,這波民宿風潮造成的生態危害,將是繼城市過度開發之後,鄉村環境惡質化的開始。

近幾年來,由於週休二日的出現,加上政府大力推動觀光產業,國內觀光產業快速發展。根據觀光局在九十年的統計,全年平均每人國內旅遊次數為五點二次,一年旅遊人次高達九千七百萬人次以上。

許多面對WTO威脅的傳統農業地區,以及力求重建的地震災區,也在社區發展的意識下,紛紛轉型觀光產業,尋求新的生機。大量的民宿在此時因應而生,如雨後春筍般的高度發展。

根據觀光局的統計,在今年初國內民宿已有六百多家,但是僅有三十多家合法登記。民宿的發展,除了合法的問題之外,更讓人關心的是,這波結合社區發展的民宿狂潮,究竟會以何種型式呈現,並會將社區帶往何處?

金黃的夕陽,籠罩著一片美麗的草原,遊客在這享受休閒的時光,這裡是有台灣小瑞士之稱的清境農場。一般人對清境農場的印象,是有著廣大草原、可愛動物以及眺望遠山的美麗景點,更重要是的這個世外桃源如同它的名字一般---清靜。

但是隨著清境觀光潮的出現,這裡不再是高山上的一塊清靜地。現在的清境地區,成為民宿充斥的地方,許多外地人紛紛上山購地,蓋起一間間超大型的民宿,期望能在這波旅遊潮中獲利。

外來的經營者大量購地,本地農民也因農業難以維生,嚐試轉型經營民宿。當地人馬姐在過年前,蓋好一棟新民宿,面對資金雄厚的豪華民宿,她也有自己的經營之道。

在賺錢、求生路的動機下,清境高度的開發,一窪窪挖開的黃土,林立的廣告招牌。清境原本翠綠的林園,紛紛改建成豪華的民宿,雖然個別都相當居有美感,但在搶建、強建的情形下,失去整體性的規畫,甚至急陡的山坡上依然建立民宿。

清境民宿的發展,除了景觀上缺乏整體規劃,連帶也開始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品質,甚至對生態歡境造成壓力。水資源的缺乏,形成一場搶水大戰。但是繁榮的民宿區,千餘人次遊客的吃喝,缺乏污水設備,大量垃圾堆積山坡,很難想像這是美麗清境的另一面。

快速的觀光發展,讓清境美麗的民宿缺乏整合,甚至失去民宿真正的內涵,成為單純過夜的豪華賓館。社會學者黃美瑛以「一夜情」來形容只提供住宿的民宿。

為了推動清境的永續發展,魯文印結合當地居民,組成社區發展協會,推動居有人文、生態的民宿旅遊。並將村子後方一條山路整理出來,進行生態導覽。這條步道原來是魯大哥和村中同伴,小時候的遊戲場所,現今整理成為一條可供生態旅遊的步道。

透過人文調查,生態介紹,魯文印期盼能在清境開創出一個不一樣的民宿風貌,能夠介紹出清境的人文生態,而非單純提供膳宿的旅館。面對清境的開發速度,無論是魯文印由社區營造出發,或是周月卿由實現夢想出發,都是面對一個快速變遷的清境,大開發的力量讓他們顯得渺小。

水泥化的山頭、污水四溢的溝渠、垃圾傾倒的山坡、交通壅塞的道路,讓清境顯得不再清新,失去社區意識下的民宿狂潮,已成商業觀光區,遺忘民宿原有走入鄉村的意義。

但是在南投鹿谷,一個新興的民宿社區,在沒有大型開發,社區居民具有共識下,與快速開發、相互競爭的清境。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。

在鹿谷這個農村內,依舊抱持著原有的農村風貌,隔著集鹿大橋,就是熱鬧的集集,這裡顯得相當寧靜。在長長的山路之後,就是民宿主人劉先生的家,乾淨簡單的房屋,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。

劉先生以種茶和採竹筍為本業,今年初加入民宿經營,房舍並無華麗的裝璜,但是窗外自然的美景,就能讓人感受到農村的特色。劉先生的民宿經營,沒有刻意安排的活動,完全讓遊客跟他們一起上山工作,自己採竹筍,自己煮竹筒飯。

在劉先生的民宿裡,買的不是新奇,而是一種自在,甚至讓人找回在城市中失去的感動。

對於民宿的發展而言,絕非外資進入的土地買賣,而是兼顧永續發展的社區營造。一旦民宿成為淪為鄉村賓館,美麗的鄉野過度開發,這波民宿風潮造成的生態危害,將是繼城市過度開發之後,鄉村環境惡質化的開始。

(摘自:公共電視 2005.01.01)